盡管立秋之后大部分地區仍處于炎炎烈日當中,但總的天氣趨勢是逐漸從暑熱轉為秋涼。此時,暑濕還沒徹底消退,秋天的燥氣卻已開始滋生。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陰津耗損,出現咽干鼻燥、皮膚干燥等情況。所以,人們在飲食上要多吃一些能夠養陰潤燥、滋陰降火的食物。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四種有此養生功效的食物,它們在秋天成熟,被人們稱為“水下四寶”。
入秋吃秋,不能少了“水下四寶”
1、藕
“荷蓮渾身寶,秋藕最補人!鼻锾焐徟捍罅可鲜,新鮮又清脆,而且里面富含大量的水分和淀粉,維生素含量也比較高,素有“秋季第一菜”的美稱,是當令滋補佳品之一。
蓮藕性寒,味甘多汁,生食具有清熱涼血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對熱病傷陰、燥熱煩渴等癥有較好的緩解作用。將生藕與梨、荸薺或甘蔗一起榨汁飲用,可以緩解秋季咽干、皮膚干燥、便秘等健康問題。煮熟后,藕性由寒變溫,就有補養脾胃、安神健腦、益血補髓的功效,很適合脾胃虛弱及食欲不佳的人食用。
2、馬蹄
荸薺因外形和馬蹄十分相似,故而得名馬蹄。其實很多地方都習慣把荸薺叫成馬蹄,在廣東、廣西等地,說荸薺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是什么,但要說到馬蹄大家基本都知道的。馬蹄口感脆甜,藥食兼用,且入藥歷史悠久,有“地下雪梨”之稱,北方人稱它為“江南人參”。
馬蹄是一種寒性食物,生吃既能開胃生津、清熱化痰,還能涼血解毒、利尿通便,臨床上用于治療心煩口渴、熱病津傷、陰虛肺燥證。古方“五汁飲”,即以荸薺、梨、鮮茅根、麥冬、藕或甘蔗各自打汁成方,冷飲或溫服,用于治療高熱病、口渴,效果甚好。另有研究發現,荸薺中含有一種不耐熱的抗菌成分——荸薺英,這種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及產氣桿菌等有害菌有一定抑制效果,而且還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傳播。在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的季節,適量食用鮮荸薺更有利于幫助我們預防流感、急慢性咽炎、咳嗽等疾病。
需要注意的是,馬蹄性寒,過多食用可能引起腹瀉、腹痛等情況。尤其是脾胃虛寒、便溏腹瀉的人,更不宜多吃。健康的人也不能吃太多,以免寒涼之氣損傷人體的陽氣。
3、菱角
菱角,又稱水栗、腰菱、菱實、龍角等。民間有“七菱八落”一說,是指菱角7月成熟,8月落柄,眼下正是采菱角的好時節。嫩菱角皮脆肉嫩,質鮮爽口,清涼解渴,可當水果;稍微老點的,帶有淡淡的奶香;更老的,宜煮熟了吃,肉質粉而不膩,著實美味。
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菱角“能補脾胃,強股膝,健力益氣”。菱角與蓮藕性味相似,生菱角性味甘涼,適量食用可清熱解暑,秋季生吃菱角還可防秋燥。但是煮熟后性味就改變了,是偏溫性的,有健脾益氣之功,菱角用石磨粉機制成粉狀可入藥。
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盡量不生吃菱角,也不要用牙齒啃皮。如若接觸過水中的菱角要洗干凈手,防止微生物污染。菱角性涼,會傷及脾胃,脾胃虛弱的人慎吃。
4、芡實
“芡實遍芳塘,明珠截錦囊。”芡實也叫雞頭米,是一種藥食同源之品,享有“水中人參”的美譽。
《本草求真》中記載:“芡實如何補脾,以其味甘之故;芡實如何固腎,以其味澀之故。惟其味甘補脾,故能利濕,而泄瀉腹痛可治;惟其味澀固腎,故能閉氣,而使遺、帶、小便不禁皆愈。功與山藥相似,然山藥之陰,本有過于芡實,而芡實之澀,更有甚于山藥;且山藥兼補肺陰,而芡實則止于脾腎而不及于肺!
芡實的最佳食用方法是煮粥食用。新鮮的芡實容易熟,但干芡實比較硬,最好先將芡實泡8小時左右,再與其他食材一塊煮,這樣吃起來比較軟爛,也好消化。
需要注意的是,芡實有固澀收斂的作用,一次不可吃太多,否則難以消化。大便干結或腹脹者忌食,嬰幼兒不宜食用。
全國咨詢熱線:13523710589 手機:13523710589(王經理)
郵箱:920274846@qq.com 地址:河南-鄭州-黃河糧油機械裝備基地
訪問手機端 微信客服